品種名稱:許單111
審定編號:京審玉2013002號
津引種[2018]第1號
(冀)引種[2018]第1號
(遼)引種[2018]第062號
(吉)引種[2019]第1號
(晉)引種[2019]第1號
蒙引玉2019134號
適宜區域:北京市春播區,東華北區的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內蒙古、遼寧、吉林等同類型春播生態區可種植。
特征特性
春播生育期120-130天左右。株型半緊湊,株高270厘米左右,穗位100厘米左右,秸稈韌性好,氣生根發達,抗倒性較好。果穗筒型,穗軸紅色,穗長20-25厘米,穗粗5.8厘米,穗行數18-20行,行粒數37.8粒。穗粒重196.0克,,千粒重361克,出籽率90%左右。籽粒黃色,馬齒型,粒深1.3厘米。籽粒(干基)含粗蛋白10.31%,粗脂肪3.94%,粗淀粉74.45%,賴氨酸0.30%,容重751g/l。
栽培措施
播種季節:春播4月下旬—5月下旬播種,夏播6月上旬播種。
播種密度:適宜密度3500-4000株/畝,最佳種植密度3800株/畝。
水肥管理:施肥以氮磷鉀的比例3:1:2為最佳,可畝施玉米專用肥50kg,其中,苗期15kg,大喇叭口期35kg。在玉米授粉和灌漿期如遇天旱,應澆1-2水,以提高結實率和穗粒重。苗期7-8片葉片時化控,中后期注意防治玉米螟、粘蟲、蚜蟲。
適應性
豐產性:兩年區試平均畝產767.6公斤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1.5%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12.6公斤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.6%。大田生產一般畝產750kg以上,高水肥管理條件下,增產潛力巨大,具有畝產1000kg以上的高產潛力。
抗病性: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,抗小斑病,中抗絲黑穗病、莖腐病、彎孢葉斑病和矮花葉病。
該品種綜合抗性強,抗逆、抗倒性較好,活稈成熟,無空稈,無禿尖,果穗均勻,內外一致,適應性廣。